近日,我校国家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,六合宝典下载ios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三名硕士研究生李静萍、黄雨欣、刘浩然凭借其优异的学业成绩与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获此殊荣。他们在实验室与田野调查中挥洒汗水,在生活中磨砺品格,用行动诠释着新一代地理学科研人的精神风貌。

李静萍(自然地理学2023级研究生)专注于光驱动高级氧化技术研究。实验室的灯光常常陪伴她到深夜,那些与实验设备为伴的时光,见证了她从科研新手到独立研究者的蜕变。“每当看到降解实验取得新进展,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。”她微笑着说。除了科研,李静萍还热爱登山,她说:“攀登的过程就像科研,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。”这种坚毅的品质也体现在她的学术道路上——她已以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二区论文1篇,主持的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获评“优秀”结题。
黄雨欣(自然地理学2024级研究生)将对自然的热爱转化为科研动力。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她,对水环境有着特殊的情感。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,让更多河流恢复清澈。”这份初心推动她在光催化材料开发与水环境修复领域不断探索。课余时间,她是一名环保志愿者,经常参与河流保护活动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她的科研更具温度:她不仅在催化领域顶级期刊《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》上发表论文,还获得了第五届大学生生态环境修复与科普竞赛省级一等奖。
刘浩然(自然地理学2023级研究生)与鄂东南的湖泊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,他常常天不亮就出发,在湖面上迎接晨曦。“看着湖水在晨光中泛起微波,那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,让我更加理解自己研究的意义。”他的背包里总是装着采样瓶和记录本,还有一本被翻旧了的《湖泊生态学》。这份扎根实践的精神,让他的研究愈发扎实有力,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,参与导师项目时认真负责获黄石市水利和湖泊局书面表扬,更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中荣获 “优秀报告奖”。
三位同学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科研与生活的平衡之道。在实验室里,他们是严谨的科研工作者;在生活中,他们是热爱自然、懂得生活的年轻人。他们的导师表示:“这些同学不仅科研能力突出,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对专业真挚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”
国家奖学金是对他们学术成就的认可,更是对其人生态度的肯定。学院以“学术有高度、生命有温度” 为育人追求,培育追梦路上绽放光彩的学子。科研长途中,他们以勤奋为笔、理想为墨,书写新时代地理研究生的青春华章。(通讯员:梅思杰)


